太极拳套路完全图解 陈氏56式杨氏24式和普及48式 视频学习版

978-7-115-49826-7
作者: 灌木体育编辑组
译者:
编辑: 刘蕊
分类: 太极

图书目录:

详情

太极拳套路完全图解 讲解了陈氏、杨氏以及其他流派太极拳的发展和特点,接着以真人示范图结合详细步骤说明的形式,分别对陈氏56式太极拳、杨氏24式太极拳及原国家体委编创的普及48式太极拳进行了讲解。此外,书中提供了在线学习视频,帮助练习者跟着专业教练轻松学习太极拳。因此,不论是太极拳初学者还是想集各流派所长的太极拳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提高自身练习水平的知识。

图书摘要

太极拳套路完全图解
陈氏56式、杨氏24式和普及48式

视频学习版

灌木体育编辑组·编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北京

内容提要

本书首先讲解了陈氏、杨氏以及其他流派太极拳的发展和特点,接着以真人示范图结合详细步骤说明的形式,分别对陈氏56式太极拳、杨氏24式太极拳及原国家体委编创的普及48式太极拳进行了讲解。此外,本书提供了在线学习视频,帮助练习者跟着专业教练轻松学习太极拳。因此,不论是太极拳初学者还是想集各流派所长的太极拳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中获得提高自身练习水平的知识。

第一章 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陈氏太极拳

追寻陈氏太极拳的源头,最早可上溯至陈氏的先祖陈卜。最初,陈卜家族生活于现在的山西晋城(古称泽州郡),后来迁居洪洞县,陈卜则迁至今河南陈家沟,并世代居住于此。出于生存与安全的需要,陈卜带领村民练习武艺。陈氏于此地繁衍至九世的时候,陈王廷出现。根据相关记载,陈氏太极拳是从陈王廷开始的。

陈王廷(1600—1680)是陈氏迁于陈家沟后的第九代子孙,字奏庭。陈王廷在祖上传授武术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并结合其他武学、中医学、道家的阴阳学说及养生观念,创造出既能强身健体,又可抵御强敌的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经由村民的练习及传承,越来越发扬光大。在陈家沟,几乎从男到女、由老及幼,都会太极拳。“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的谚语充分说明了当地太极拳的流行盛况。

陈王廷有一组《长短句》,全面阐释了陈家沟的生活状况,以及太极拳的产生背景和学拳的作用:保平安,利农耕,让村民都享有恬淡的、不求名利的太平生活。其《长短句》如下:“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氛,几次颠险!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闲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下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欠官粮早完,要私债即还,骄谄勿用,忍让为先。人人道我憨,人人道我颠,常洗耳不弹冠。笑杀那万户诸侯,兢兢业业,不如俺心中常舒泰,名利总不贪。参透机关,识彼邯郸,陶情于渔水,盘桓乎山川,兴也无干,废也无干。若得个世境安康,恬淡如常,不忮不求,哪管他世态炎凉,成也无关,败也无关。不是神仙谁是神仙?”

陈氏太极拳的产生,除了陈王廷的努力外,还有一些外来因素:一个是当时武艺高强的蒋发,另一个是明朝戚继光的拳法著作《三十二势拳经捷要》。

首先是蒋发。蒋发曾是一名山寨首领的部下,武艺高超,飞奔如兔。他早年认识陈王廷,后来遇难跑到陈家沟,拜陈王廷为师。他与陈王廷亦师亦友,经常切磋武功,这有助于太极拳的产生,以及招式的检验、完善。

其次是戚继光的著作《三十二势拳经捷要》,此书成于戚继光抗倭时期。明嘉靖时期,倭寇时常进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了抵制倭寇,戚继光为戚家军创编出三十二势拳法,十分精妙,且富于变化。陈王廷在这三十二势中,选取了二十九势用于陈氏太极拳。如今陈氏太极拳中的金鸡独立、懒扎衣和当头炮等招式,就来自于戚继光的三十二势。

第二节 杨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其他传习者的融会贯通,产生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杨氏是最著名的一支,其创始人为杨露禅。杨露禅曾经在陈家沟学拳,学成后对陈氏太极拳进行了改良并自成一派。杨氏太极拳经由杨露禅传人发扬光大。杨氏太极拳虽然是杨露禅所创,但其风格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后期的发扬壮大,是杨露禅和杨氏子孙们一起努力的结果。在杨氏子孙中,对杨氏太极拳的发展贡献突出的是杨露禅的儿子杨班侯、杨健侯,孙子杨少侯、杨澄浦。杨露禅删去了陈氏太极拳老架中一些比较难的动作,如纵跳、发劲和震足等,奠定了杨氏太极拳“松”和“沉”的特点,使之老少易学。后来的杨班侯为杨氏一百单八式太极拳奠定了基础。杨健侯精通太极的各类器械,如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等,进一步发扬光大了杨氏太极拳。杨少侯的动作更加气势逼人,善于以柔克刚,出奇制胜。杨澄浦身材高大,所打出的拳架大开大合,于是杨氏太极拳的拳架又逐渐被修改为大架子。虽然是大架子,但动作却均匀舒缓,风格柔和,肢体充分伸展。此时的杨氏太极拳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也正是我们现在所练习的杨氏太极拳。练习杨氏太极拳时,需要贯彻其精髓,即“松”和“沉”。“松”就是使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关节和肌肉不能紧张和僵硬,这样才能使四肢运转灵活,动作幅度大。“沉”是指在打太极拳的过程中,要保持腰腹部位,也就是身体核心的稳定。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眼法、步法和手法的结合。与陈氏太极拳相比,杨氏太极拳的招式相对简单,身架正,学习起来更容易一些,再加上杨露禅的后人对杨氏太极拳不遗余力的推广,杨氏太极拳的受众范围更广。杨氏太极拳虽然学起来容易,但是依旧有严格的手眼身法步要求。只有按照要求来练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杨氏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依旧在广大群众中传习,和它本身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今天,太极拳的技击功能已经不是很重要了,人们练习太极拳,更在意的是它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第三节 其他流派太极拳

吴氏太极拳源自杨氏太极拳。它的创建者为全佑,清朝末年满族人氏。全佑先后跟随杨露禅及其次子杨班侯,学习了杨氏太极拳的大架子和小架子(主要特色是将招式柔化)。后来,全佑的儿子将自己的姓名改为汉族人的姓名—吴鉴泉。他的太极拳传承其父太极拳的特点,讲究连绵不断的招式,以大架为功底,招式圆,自然且紧凑,舒展细腻,被称为吴氏小架子,也就是今天的吴氏太极拳。

武氏太极拳也源自杨氏太极拳,其创建者为河北人武禹襄。据武氏太极拳的传人葛顺成所讲,武禹襄学太极拳的经历颇为曲折。首先,武禹襄家族是河北永年的望族,崇尚文墨书香,讲究仕途。陈家沟人曾在永年租用武家房产,武禹襄彼时见到陈家的拳法,心生羡慕,却碍于自己的身份而不能学习。杨露禅是武禹襄的好友,此时的杨露禅已经有很深的武学功底,于是武禹襄拜托杨露禅到陈家沟学习太极拳,然后再教授自己。后来武禹襄本人也到陈家沟学习过太极拳,并学有所成,自成一派,传给后人。如今武氏太极拳的标准拳架根据武禹襄的传人郝为真的拳法制定。不过葛顺成等传人的拳架仍为传统武氏太极拳的风格。

孙氏太极拳的创建者为孙禄堂,河北完县人氏。孙氏太极拳是在武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形成的。孙禄堂是个酷喜武学之人,先后学习过多种拳法,如形意拳等。到了民国年间,孙禄堂开始跟随郝为真学习太极拳。孙禄堂本身有武学功底,在学习武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又综合了其他拳法的特点,取长补短,创造出孙氏太极拳。这一派拳法的特点是以开合步为转向的相接,动作舒展灵敏,进退跟随,因此又被称为“开合活步太极拳”。

第一节 起势

1 保持身体直立,并双脚,双臂自然放在身体两侧,然后左脚前迈,落地(先前脚掌,后全部脚掌)。

2 上半身向左前方微转,保持双臂伸直上抬,速度要慢,保持掌心朝下。

3 保持下半身姿势,保持双肘弯曲,双手提至胸前位置,然后手掌右翻。

4 双掌向着右前方位置划去,接着双肘弯曲,手掌下翻。

5 保持腿部微屈姿势,保持双肘弯曲,朝内侧收回,接着右手掌上翻。

6 向左稍稍转体,保持双肘弯曲,双掌从右向左推出,直至手臂变直,掌心朝向左前方。

第二节 右金刚捣碓

“金刚捣碓”动作的名称展示了该动作的形态特点:右手握拳,左手像凹陷的臼一样微握,右拳向左手砸去,就像在捣碓一样。

1 接上式,双臂向左前方举出,掌心朝外。

2 保持双肘弯曲,拨向右边,同时下半身为开步姿势,微微下蹲。

3 转体的同时右脚向右侧迈步,脚跟着地。

4 双臂推掌至右侧,身体右转。

5 上半身向前倾,掌心朝前,双臂此时为伸直的状态。右腿在前,左腿在后,右腿稍稍弯曲,脚底踩实,左腿蹬直,脚尖点地。

6 左脚左迈一步并伸直,脚跟着地,右膝保持弯曲。

7 左脚脚底踩实,上半身保持不变。

8 双掌同时向下画弧。

9 此时变为左弓步,向左转移重心,双掌向右向下划且掌心方向不同,左掌掌心朝下,右掌掌心朝外。

10 左掌向左前推去,左臂由弯曲变直,掌心朝下,右手掌保持原来姿势。

11 身体回正,重心继续前倾,右脚向前一步。

12 右脚向前迈,呈右虚步姿势,然后右掌沿弧线形路线从后向前划去,右肘由弯曲变直,掌心朝上,呼应左手,左掌则划向右臂左侧。

13 右手握拳下落,左手轻抚至右臂内侧位置,下半身保持原姿势不变。

14 然后右手握拳,右肘弯曲,右手向上至胸前位置,左掌则向下至腹部位置,掌心朝上,接着提右腿。

15 右拳下落,同时右腿下落,左掌姿势不变。

16 右拳向左掌心砸去,拳眼朝外,然后右脚落地,双腿开立微蹲。

相关图书

健身气功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健身气功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零基础学杨氏太极拳(视频学习修订版)
零基础学杨氏太极拳(视频学习修订版)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完全图解(视频学习版)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74式完全图解(视频学习版)
看图学太极剑(视频学习版)
看图学太极剑(视频学习版)
图解24式杨氏太极拳(视频学习版)
图解24式杨氏太极拳(视频学习版)
杨氏太极拳40式竞赛套路完全图解(视频学习版)
杨氏太极拳40式竞赛套路完全图解(视频学习版)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