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体能协会爆发力训练指南

978-7-115-55009-5
作者: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迈克 • 麦奎根(Mike McGuigan)
译者: 曹洁 曹兴龙
编辑: 裴倩

图书目录:

详情

在体育运动中,爆发力是影响运动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提高爆发力水平成为诸多练习者的基本诉求。本书由美国国家体能协会联合多位领域内专业人士合力打造,旨在为练习者提供有关爆发力训练的有效指导。书中首先介绍了发展爆发力的要素,涉及爆发力的基本概念、评估方法、周期训练方法和针对不同人群的训练方法等内容;然后以图文详解的方式介绍了发展上肢、下肢、全身爆发力的训练动作,并为高水平练习者提供了高阶的练习动作;另外,还提供了针对篮球、排球、棒球等团体项目,以及田径、游泳、摔跤等个人项目的爆发力发展方案,致力于帮助练习者更好地理解爆发力训练,并能够逐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爆发力训练体系,以终身受益。

图书摘要

NSCA运动表现提升训练丛书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
爆发力训练指南



[美] 美国国家体能协会(National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Association)
迈克·麦奎根(Mike McGuigan) 主编

曹 洁 曹兴龙 译




人 民 邮 电 出 版 社

北 京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7-3134 号

定价:148.00元

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9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6

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市监广登字20170147号

版权声明

免责声明

内 容 提 要

译者序

绪论

第一部分 发展爆发力的要素

第一章 爆发力的本质

杰弗里·M.麦克布赖德(Jeffrey M. McBride),博士

理解爆发力的本质是理解运动员运动表现的重要前提。从分子水平对爆发力的产生进行研究,能够为设计最佳的训练计划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力的产生在变化过程中被视为一种一维过程。然而,爆发力似乎是一套集合了力、位移、速率和功的多层次系统。我们从肌肉长度和关节角度,以及肌肉功能的向心、离心和伸展-缩短循环模式等角度对爆发力进行研究时,需要将这些变量置于不断变化的系统背景之下。从分子水平对爆发力进行研究能够提供多种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如何开发有效的方式来使整个身体的运动水平达到最佳状态。

能量

有效的能量来源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产生爆发力最主要的因素[15,80][图1.1(a)]。研究发现人体主要通过体内对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水解作用来获取能量,机体使用的能量来自于第三个磷酸基团和相邻磷酸基团之间的键能[83]。这些键之间的能量来源于身体对初级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处理过程,而这些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则来源于被摄入体内的天然食物,最原始的能量来源于太阳[19,44]。因为爆发力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所以产生最大爆发力的动作或者活动似乎都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的[9]。初级能量源都是可以迅速获取的。这些能量源包含存储在肌肉中的三磷酸腺苷,以及通过磷酸肌酸分解释放的磷酸基团在短时间内迅速合成的三磷酸腺苷,这种三磷酸腺苷同样也储存在肌肉当中[36]。额外的三磷酸腺苷来自人体对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之中的葡萄糖(碳水化合物)的无氧代谢过程。耐力性活动需要低强度到中等强度的持续性爆发力输出,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身体对无氧糖酵解最终产物的后续处理(丙酮酸盐),或者通过无氧呼吸对脂肪细胞中存储的脂肪酸进行β氧化的过程[克雷布斯循环(即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38,95]

肌肉对外做功的过程表现在肌肉力量和收缩过程[77][图1.1(b)和图1.1(c)]。这种肌肉收缩会引起我们的肢体运动,这被称为对内做功,而对内做功与时间的比值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部功率[图1.1(d)][70]。肢体的运动可以产生外部力量(通过上肢和下肢施加给地面或者外部物体的力),这种力随后会导致我们整个身体的重心(center of mass,COM)移动。对外做功等于身体产生的外部力乘以身体重心的位移距离,对外做功与时间之间的比值就是外部功率[图1.1(e)][52]。外部功率是爆发力活动表现水平(如跑步速度和跳高的高度)的一个指标[72]。在耐力性运动或者重复进行的活动中,机械效率(单位时间产生能量与外部功率的比值)是我们最关注的变量[45,63]。理解肌肉产生爆发力这一过程,首先要理解身体产生力量的能力。

图1.1 (a)三磷酸腺苷(ATP)水解释放能量;(b)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的肌肉力量输出;(c)肌肉收缩;(d)肢体运动和内部功率;(e)重心移动和外部功率

人体通过组织产生力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在某些方面,肌肉与电动机类似,但是不同的是,肌肉的活动是以分子形式呈现的[61]

据研究报道,分子发动机利用化学能(三磷酸腺苷)来做机械功,就像电动机使用电能开展机械作业一样[11]。在单个横桥或者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产生的力大约是4皮牛[7]。因此,在负重100千克深蹲时,我们会动用981万亿皮牛的力或者245万亿横桥做功。每条粗肌丝中大约含有300个肌球蛋白分子,每个分子有两个头,这两个头会附着、转动以及分离来产生力[86]。研究表明,这些粗肌丝蛋白很有规律地排列,并构成肌肉中最小的重复功能单元——肌小节。一些数据表明,每10毫米长度的肌纤维中含有2000~2500个肌小节。尽管肌肉的长度各异,但是这一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每个纤维、每个运动单位以及每块肌肉中所含横桥数量的大概信息[94]

力量输出的调节机制在确定每个横桥做功的量和时间方面至关重要。根据报道,控制整块肌肉的爆发力输出的机制组合有很多种。调节机制始于神经系统和动作电位,以及发送给肌肉的电信号[69]。一般而言,骨骼肌会分解成运动单位。对神经元放电频率和每秒动作电位数量的控制,可能是确定力量峰值或力量提升速率(the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RFD)的重要因素[27,84]。神经元放电频率高,似乎可以通过肌肉收缩力的集合来提高力量提升的速率,这通常都是由单个动作电位导致的[27]。因此,这些肌肉抽搐的速率可以确定它们的力量峰值和力量提升速率(RFD)[24]

研究表明,人体通过产生动作电位控制力量产生的固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来加以改变[91]。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后期过程也会影响力量峰值和力量提升的速率,例如,在神经-肌肉接点或者间隙中,神经递质释放并产生动作电位这一过程[26](图1.2)。研究表明,在肌肉纤维中,肌浆网中钙离子的释放和转移速率是可以控制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训练进行改变[49]。最后,就横桥的动力学而言,还存在一个限制因素[67]。这或许可以从三磷酸腺苷的水解作用,肌球蛋白的构型变化,以及肌球蛋白头与肌动蛋白之间的分离和重新附着的速率等方面来考虑。因此,就神经肌肉系统中如何产生力,以及后续如何做功还有多个考量。我们应该将这种力放到肌小节、肌肉纤维以及整块肌肉出现的实际位移中进行研究。

图1.2 从轴突末梢开始,到神经-肌肉接点的神经递质释放,再到钙在肌浆网的释放以及肌动蛋白与横桥结合的肌肉收缩过程

位移和速率

理解内部系统(横桥、肌小节、肌肉纤维以及整块肌肉)的位移,是如何转化为肢体位移和速率的外部形式,并表现为外部物体或者整个身体的位移和速率[图1.1(c)、图1.1(d)和图1.1(e)],对于理解爆发力来说非常重要。从内部角度而言,肌球蛋白的构型改变可能是由于某个定点出现约70度的杠杆旋转[14]。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冲量、力以及位移之间的关系[82]。根据报道,单个横桥相互作用的实际位移大约为5.3纳米[53]。在肌肉收缩时,数以百万计的横桥相互作用,转化成为肌小节的长度变化,随后导致整块肌肉长度的变化。

肌小节被认为是骨骼肌中最小的功能单位,通常被看作是研究肌肉中力-长度变化关系的起点[75]。肌小节的静息长度为2~3微米,可以缩短至1~1.5微米,亦可伸长至3.5~4微米。肌小节是串联起来的,因此,整块肌肉的缩短可能是所有单个肌小节长度变化的总体结果。据报道,关于肌小节缩短有两种可能情况:我们可以认为所有肌小节在一次肌肉收缩中,全部缩短了相同的长度(分段控制模型),或者可能不同的肌小节缩短的长度不一样(固定端模型),不同的情况会导致两种不同的力-长度关系[75]。串联肌小节的数量变化也会对力-长度关系模型的形状和范围产生影响,而串联肌小节的数量也可能取决于运动员参与的训练类型[75]。整块肌肉在收缩的过程中,长度变化为10~20毫米[46]

不同的肌肉长度变化产生的力的大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图1.3(a)]。不同的长度变化可能会导致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出现不同的重叠状态,因此,实际产生的横桥数量也不相同。力的输出呈一个双曲线模型,当肌肉收缩长度较短(上升阶段)或长度较长(下降阶段)时,力的输出会逐渐变小,而最大的力则出现在这两个点(稳定区)之间的某个最佳肌肉长度[75]。横桥相互作用会产生主动的力量,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被动的力量,尤其是在肌肉长度伸长时;这可能是由于大分子蛋白如肌联蛋白的拉伸造成的,这会使肌球蛋白(粗肌丝)与肌小节的Z线相连[92]。这种被动的力量产生的过程(或者张力)也应当作为一个被考虑的因素,尤其是在肌肉的伸长-缩短循环中,这种情况常发生于运动员跑步或者跳跃等运动模式下[23]

这种复杂的情况,可能取决于肌肉中力产生的速度[图1.3(b)]。如果肌肉进行向心运动,那么随着肌肉的缩短需要更大的运动速率,输出的力则会变小[4]。因此,一块肌肉在等距收缩中产生的力,以及在快速肌肉收缩中产生的力的大小是不同的。然而,由于离心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机制(如牵张反射、储存弹性势能以及横桥增强作用),向心阶段产生的力可能会大于伸长-缩短循环这一标准模式产生的力[32]

力-速度关系的离心阶段,随着速度的增加,输出力会增大到一定的水平,随后在极高的离心速度下(主动的肌肉伸长)会变得平缓或者下降[54]。这是由于在向心和离心的肌肉动作中,力是通过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产生的。根据之前的讨论,向心力的产生可能是由于三磷酸腺苷的水解作用导致的横桥转动和附着-分离模式而产生的。而在离心肌肉动作中力的产生,可能是肌肉由于张力的作用伸长,迫使肌球蛋白头从肌动蛋白上分离而导致的。这就是为何有报道称,离心肌肉动作与肌肉损伤相关,导致肌肉损伤的原因就是肌球蛋白头的被动分离,以及结构蛋白的被动拉长[74]

图1.3 (a)肌肉力量随肌肉伸缩长度变化,首先增大(上升阶段),随后达到稳定区域,然后在拉长位置力量下降(下降阶段);(b)肌肉向心收缩、离心收缩以及伸长-缩短循环过程中的力量

决定肌小节或肌肉纤维,以及输出力与收缩速率的相对关系的另一个因素,就是肌肉纤维的排列模式与整个肌肉-肌腱单位的相对关系[31]。大多数肌肉都是羽状结构,也就是说,肌肉纤维从某个角度与整块肌肉的起点和切入点的肌腱线连接(羽状角)。这种连接形式有两种作用。第一,羽状结构可以增加肌肉纤维在有限空间内的横截面积,这一横截面积被称为生理横截面积。第二,羽状结构还会产生一个解剖齿轮比,这一比值是肌肉纤维(或者位移)的缩短速率与整块肌肉的缩短速率(或者位移)之间的比值[6]。在羽状形态肌肉中,整块肌肉的缩短速率超过了基于羽状数量(羽状角)的肌肉纤维的缩短速率。肌肉的解剖齿轮比可能取决于羽状角的变化、整块肌肉的长度,以及肌肉中张力的大小。这一可变的解剖齿轮比,最主要的好处可能就是扩展了肌肉缩短速率的范围(速率更高),因而肌肉可以产生更大的力[13]。生理横截面积和解剖齿轮比,很可能都单独受到运动员进行的训练方式的影响[1]

最终,整块肌肉的缩短过程会导致关节活动,而关节活动取决于肌腱起点和切入点的方位[43]。肌腱的起点和切入点也会对角位移量以及相关肢体的动作速度产生影响[8]。关节扭矩(力的角效应)是整块肌肉产生的力与相应力臂的乘积。力臂是旋转轴到力的作用线(整块肌肉收缩的力矢量的延伸)的垂直距离。力臂的长度受到相关肌肉的起点和切入点,以及具体活动时的关节角度的影响[2]。身体中不同肌肉的起点和切入点不同,它们的起点和切入点都是根据各自关节的具体功能而确定的。远端与近端的起点以及切入点的关系,都存在不同的优点和缺点[75]。更远端的起点和切入点会产生更大的扭矩,并使关节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而更近端的起点和切入点会产生更小的扭矩,并产生更大的关节角度的范围。远端起点和切入点的另一个方面的影响就是整块肌肉收缩的速率可能提高,从而使更远端的肢体如手或脚的运动速率更高[75]。更近端的位置可能会导致完全相反的情况。因此,这很可能会影响肢体在与外界物体接触如球或者地面相互作用时的速度,同时也会影响施加到这些物体上的力[3,81]。这可能是位移和速度概念中最重要的方面,原因在于它们也适用于全身重心的位移和速度。

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实际上指身体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移或者速度,例如,在跳跃和跑步运动中,全身重心的垂直位移表示的是运动员的跳跃高度;而全身重心的水平位移就是奔跑速度[30,40]。所谓的运动表现实际上来源于横桥、肌小节、肌肉纤维、整块肌肉以及关节运动的内部位移和速度,以及全身重心的外部位移和速度[40]。外部力的产生通常来自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s,GRF),该反作用力会决定全身重心的位移以及速度的特征。因此,力、位移以及时间组合起来将决定输出爆发力的大小。然而,在我们直接研究爆发力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在做功(力×位移)的层面上理解力和位移。

功和时间

如上所述,分子动力的作用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做机械功(力的产生和位移)[29]。横桥相互作用与肌动蛋白随后的滑行(位移)产生力,这会导致肌小节缩短,随后是肌肉纤维缩短,最终将导致整块肌肉缩短。此时,肌肉会做机械功[10]。据研究,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能够产生20~50千焦/摩尔的自由能,这些能量被认为能够转化为有用功(做功冲量)[51]。使用来自横桥相互作用的自由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能就是该自由能与随后实际表现出来的机械功之间的比值[29,51]。这一比值被称为系统的机械效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横桥相互作用过程获得自由能,而横桥相互作用又是三磷酸腺苷(ATP)的水解作用的结果。如前文所述,ATP在体内形成,其形成机制主要是人体对碳水化合物与脂肪分解作用。能量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取决于乳酸浓度的变化,以及摄入体内的氧气量(有氧呼吸、克雷布斯循环、电子传递链)[28,55]。乳酸可以通过血液进行测量,而氧气消耗量可以通过监测人体摄入的氧气量(VO2[65]来测量。计算能量消耗的一个方法是测量吸氧浓度,计算方式为20202(焦耳/升)×耗氧量(升)[28]。用血乳酸水平来估计能量消耗的计算方式为60(焦耳)×体重×血乳酸浓度变化量[79]

计算机械效率的另一种方法就是测量实际做的机械功。就当前的技术水平而言,我们难以从肌肉层面测量一名运动员所做的功。在体外模型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单个肌肉纤维或者整块肌肉来计算功[90]。然而,在更高的功能层面上,一些调查表明或确定,内部做功就是各个身体部位运动的组合,也就是整块肌肉围绕各自关节收缩过程的反应[76](图1.4)。这个过程包含几项假设,并通过录像和GRF测量来跟踪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进行系列处理分析。能量变化以及内部做功可以对系统各个组成(身体部位)势能和动能的总体变化进行测量[93]。另一种评估的形式就是对外做功[5,16,17,87]。这是整个身体重心的势能和动能变化的总和。根据运动表现,为了达到评估机械效率的目的,测量对外做功应该是最实用并且最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因此,运动表现最重要的方面应该是能量消耗(乳酸和摄氧量)和对外做功之比。这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提及,同时也可以对其加以训练,用来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55,56,65],由于这一比值与相对时间做功(爆发力)的能力相关,因此,尤其适用于耐力型的运动项目[47]。从理解爆发力重要性的角度来说,计算外部做功对运动表现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52]。多项研究深入检验了爆发力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见第二章)。这些研究似乎认为爆发力是全身重心相对于时间所做的功。研究人员在运动员跳跃和奔跑的过程中,通过GRF(测力台测量)对上述数据进行了计算[33,50]。因此,运动员改变自身动能和势能(功)的能力,对于理解如何改善相对于时间的这些变量,从而产生更高的爆发力而言非常重要[59]

图1.4 肌肉收缩时内部做功与对外做功

爆发力

功率是指做功的快慢,而功是力和位移的乘积。理解爆发力的另一种方式是进行一项活动时,在一定速度下所做的功。如前文所述,肌球蛋白(横桥)-肌动蛋白的相互作用产生功。更加常见,也可能更相关一些的术语是爆发力冲程[34]。爆发力涉及前文提及的所有变量:力、位移以及时间的峰值。这3个变量可能是从本质上决定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因此,这也就是科研人员和从业者对爆发力进行大量研究和讨论的原因[37,57,58]。有研究表明,与大重量深蹲[更高百分比的1RM(one repetition maximum),单次重复最大负重]相比,弹震式和半弹震式运动如深蹲跳和高翻会产生更高的爆发力输出[22,39,64]。尽管大重量深蹲看上去需要更大的力,但是这项训练在移动时的速度低于深蹲跳和高翻。这种低速度可能就是导致爆发力值较低的原因[22,64]

速度非常高的运动也会产生较低的爆发力水平,原因在于根据我们之前对肌肉的力-速度关系的讨论,速度较高的活动,力就会变小。然而,速度非常高的运动(速度高到可以极大限制爆发力)在人类自然的运动中并不会出现,除非身处零重力或者微重力环境[18]。据报道,在地球上奔跑和跳跃能够产生相对高的功率输出,原因在于我们必须首先克服地球对我们的身体施加的重力(身体的自重)[18,66,78]。这意味着适度的速度和力可以同时出现,如运动员在进行自重深蹲跳时的数据就反映了这一点[22,48]。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概念,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一项模拟零重力或者微重力环境中进行跳跃的研究[18]。如果你进行最大重量深蹲,功率输出会比较低(力值高,速度低)。你在地球上跳跃或者奔跑,功率输出会比较高(适度的力和速度),但是如果你在月球上跳跃,你的功率输出又会变得很小(力值低,速度高)。这一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人体运动中出现功率输出的情景和原因,以及如何进行训练来达到最佳运动表现水平。

爆发力的重要性

如果你想要跑得快并且跳得高,爆发力是非常关键的素质。生物体产生爆发力的能力可能是其所处进化环境(重力和大气压等)[18,66,78]的产物。对于人类来说,爆发力可能是人类克服地球的引力场而进化出的一种能力。如果运动员想要跳得高或者跑得快,就必须在短时间内通过最大的位移产生最大的力[39,78]。此外,他们还必须克服重力并移动自己的身体。因此,横桥、肌肉纤维、整块肌肉、关节活动以及GRF可能会在上下文所提及的环境中得以优化[12,41,42,67]

有趣的是,最大力、速度以及爆发力的概念可以从各个层面进行观察,从单个肌肉纤维到整块肌肉、关节,最终到全身[67,73]。爆发力输出可能是一个系统可以产生的最大的力的产物。如前文所述,这甚至可以直接追溯到分子动力本身。研究表明,人体对三磷酸腺苷(ATP)的水解作用会产生自由能,并因此做机械功,以上这些都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力的产生,不论是单个的横桥还是整块肌肉产生的力,必须在系统能够产生的最大力,尤其是相对于速度的最大力的背景下考虑。这是因为功率(爆发力)是力和速度的乘积,因此,这两个变量之间的最优关系能够告诉我们爆发力如何产生,以及如何优化肌肉的爆发力[60,73]

最大爆发力

一项对单束肌肉纤维进行的研究表明,最大爆发力一般出现在最大力量的15%~30%[35]。这很可能也适用于整块肌肉[42,68]。更神奇的是,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全身的力量输出[41,68]。如果一位运动员的自身重力为841牛(85.8千克),并且他可以在腿部处于垂直方向时产生最大为1647牛的力,那么能够让该运动员在垂直方向(深蹲跳)产生最大爆发力的外部负重为上述重量之和的33.8%[(841牛+1647牛)×33.8%=840.9牛]。上述等式的答案是840.9牛,该数值大约与该运动员的体重相同,同时是总重量(2488牛)的33.8%,这一结果也与单束肌肉纤维研究[35,71]中得出最大力量的15%~30%这一数值相吻合。这表明运动员在移动大约与自身重量相同的负重时能够产生最大的爆发力[18,20,22,25,62,64](图1.5)。这也表明当运动员训练时使用的负重逐渐增加[(1.0~1.5)×自身体重],峰值力会增加,而峰值速度和峰值爆发力则会降低[64]。这就是为何弹震式爆发力训练(如深蹲跳)被认为是一种低抗阻训练(高峰值爆发力),而力量训练被视为高抗阻训练(高峰值力)[85]。在将深蹲(非弹震式)或者高翻(半弹震式)作为爆发力训练形式时,上述关系会出现微小变化[22,85],若负重更大,则将其表示为运动员举起重量的百分比[杠铃重量或者单次重复最大负重(1RM)]。在深蹲中,这一数值可能是1RM的56%,而在高翻中则是1RM的80%[22,64,85]。有时候,深蹲跳和普通深蹲或者高翻之间负重的表示方式可能不同。如前文所述,深蹲跳的负重是将运动员自身体重(body weight,BW)(1.0×BW)或者运动员自身体重加上一定数量的外部负重(1.5× BM)作为其总负重。通常在深蹲或者高翻中我们所说的负重,就是运动员举起的杠铃重量(1RM)。在图1.5中,1.0×BW的负重等同于1RM的0%,即无外部负重。1.5×BW的负重(例如,如果运动员的体重为81千克,并且深蹲1RM的负重为138千克)等同于1RM的90%(1.5×81千克=122千克,122千克÷138千克=0.90)。我们可以看出,在深蹲跳中可能会采用低得多的强度(负重)(1RM的0%),而在普通深蹲(1RM的56%)和高翻中(1RM的80%),运动员一般会采用更高的强度(负重)来获得峰值爆发力输出[22,85]

图1.5 以不同负重进行深蹲跳时的峰值力、峰值速度和峰值爆发力

结论

在跳跃和奔跑时,运动员必须移动自身的体重。由于跳跃、奔跑以及其他大多数田径项目都是弹震式运动,因而使用深蹲跳模式,并以力、速度和爆发力为参数构建的概念应该是合理的。因此,当运动员进行自重跳跃或者奔跑时,可以将这些活动视为爆发力训练(即1.0× BW或1RM的0%)。进行普通深蹲或者高翻可以作为提高爆发力的补充练习,最好可以使用更大的负重,如前文所述(分别为1RM的56%或1RM的80%)。

有研究表明,使用能够使爆发力最大化的负重进行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89]。因此,在每一项训练中选用合适的负重,对于训练计划的设计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一般来说,采用多种不同负重进行训练,能够更加理想地提高肌肉的爆发力和速度[21,88]。爆发力是提升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关键所在。本章中包含的信息,即从分子层面到跳跃和奔跑活动为上述论点提供了事实依据。我们依靠身体奔跑、跳跃、游泳、骑行和攀爬,这就是爆发力的本质。

关于美国国家体能协会

关于迈克·麦奎根

照片由奥克兰理工大学提供

关于本书的编著者

关于译者

加客服领取本书福利

书友交流群知识分享

相关图书

跨越鸿沟:从运动损伤康复到运动表现提升
跨越鸿沟:从运动损伤康复到运动表现提升
高强度科学训练全书
高强度科学训练全书
全身拉伸:缓解疼痛,高效放松
全身拉伸:缓解疼痛,高效放松
运动损伤的评估与康复训练全书(全彩图解版)
运动损伤的评估与康复训练全书(全彩图解版)
VBT——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
VBT——基于速度的力量训练
老年人防跌倒锻炼教程
老年人防跌倒锻炼教程

相关文章

相关课程